用户名  密码   
 
  教育新闻
教材编辑出版转型迫在眉睫
2013-01-04  被阅[1433]次
转自:中国青年报

“正在上职业院校的孩子如果拿到一本粗制滥造的教材,作为家长的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职教分社主编姚贵平看来:出版人要设身处地为职业院校学生与家长考虑,以社会效益为重,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各方怎样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意见,编辑出版好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职高专教材?带着这个问题,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了国内部分编辑实力强、社会美誉度高的出版社,采访他们如何坚持职业操守与出版规范。

对学生、家长负责任是出版社的基本职责

姚贵平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的高职高专公共素质课、人文素养课教材为例说:“对学生、家长负责任是出版社的基本职责。”

据该社高等医学编辑中心主任杨晋介绍:“每套医药类教材出版与否、什么时间进行修订,不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一家说了算,而是取决于卫生部批准设立的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意见。”

据介绍,医药类教材服务的对象是人的生命,必须做到权威、标准、规范、统一。否则,任由市场上各类书商出版高职高专山寨版教材或东拼西凑的劣质教材,根本培养不出符合临床实践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那是“要人命”的大事。

该社卫生职成教编辑中心主任窦天舒表示,每套教材的主编必须在国内业界具有权威性,副主编、编委则注重广泛性与覆盖性,以充分调动各院校医药专业的精英共同参与编写教材。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的不少院士都曾担任过人民卫生出版社各类各级医药类教材的主编。已故的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院士,从64岁开始将近30年的时间里,领衔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事业部经理徐刚说:“编辑出版一本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材,必须具备一流的指导队伍、一流的编辑队伍、一流的评审队伍与一流的服务队伍。”

教材版次与印刷次数越多,凝聚的智慧与精华越多

一本好教材,不仅在全国普遍使用、发行量大,而且重印率高、社会认可度高。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事业部副主任兼编审耿承延说,高教社出版的浙江大学陈林根主编的《工程化学》、同济大学主编的《高等数学》等教材,已经分别修订出版至第四版、第五版,不光编者换了好几代,而且编辑也换了好几任,但是每年在国内高职高专教材市场仍然保持几十万册的发行量。

而本报记者手头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教材更是受到市场的欢迎。《眼科学》教材是第七版第49次印刷,《外科护理学》教材是第二版第31次印刷。

“对人卫社而言,还不是修订版次与重印次数最多的教材。”杨晋说,人民卫生出版社自1977年开始统编医药类教材以来,覆盖了从两至三年制中高职,到五年制本科,以及七至八年制研究生的各级各类教材。其中,第八版的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规划教材被誉为“干细胞”教材,全国大部分医药类教材都是由这套教材衍生出来的。

实际上,编辑出版教材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需要几代人的精心打造。“教材修订出版的次数越多,差错越少,内容越新,适应性越强,积淀的精华越多。”杨晋说。

学习借鉴国际教材编辑出版先进经验与做法

“高职高专教材编辑出版要根植教育,服务教育,争做中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先进教学内容的传播者。”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陈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单单是一本纸质教材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从传统的教材建设转向现代教学资源的建设。

一本高质量的高职高专教材,第一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第二要反映行业企业用人的需求,第三是紧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向发展,第四是体现中高职衔接发展,第五争取实现纸质化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

中国铁道出版社副总编严晓舟说,该社在引进、出版职业院校计算机教材时,就坚持“国际视野,中国特色”。

“好的出版社,一定要有好的品牌书。”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北师大出版集团总经理杨耕说,该社在编辑出版《美术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精品教材外,还积极参加英国伦敦、德国法兰克福等国际书展,学习借鉴国际教材编辑出版的先进经验与做法。

返回页首

 
  图书展示

        

        

        

        

        

        

        

        

        

        

 
普职成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605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2516号    电话:010-68466880